华东理工大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要求,切实推进华东理工大学共青团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和改进我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共青团各项工作,服务学校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根据《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及有关政策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立足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着力解决脱离青年学生的突出问题,依照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工作格局,积极适应共青团深化改革新形势、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新发展和青年学生新特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共青团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创新工作理念、丰富内容手段、增强工作保障,为学校全面深化改革、建设一流大学、培养一流人才不懈奋斗,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贡献,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强党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坚定跟党走。

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强化学生导向,扎根学生、依靠学生,让青年学生当共青团工作和活动的主角,问需问策问效于青年学生,使我校共青团深深植根于青年学生。

坚持服务中心大局。紧密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推进共青团工作,深刻认识共青团工作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和人才培养体系中的独特作用,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积极服务国家和上海建设需要,服务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坚持聚焦重点问题。紧紧围绕提升我校共青团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扩大工作有效覆盖面,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改革创新精神着力破解制约我校共青团发展的思维定势、重点难点和体制机制问题。

(三)主要目标

通过优化我校共青团机构设置和工作运行机制,巩固和健全基层组织制度,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强团干部队伍培养管理考核,强化综合保障,着力完善各级团组织机构设置、工作职能和人员配备,着力增强团员意识和组织吸引力凝聚力创造力,着力扩大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师生的工作覆盖面,着力提高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和学校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二、改革措施

(一)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和工作运行机制

1.改革完善机构设置。校团委采取“7+X”的动态工作机构模式,设置组织部、宣传部(青春华理媒体中心)、对外联络部、学术科创部、校园文化部、志愿服务部和青年研究中心,根据不同时期工作任务,成立若干个项目协同工作组。优化研究生团工委工作机制,强化研究生团组织建设。加强机关、后勤等直属教工团组织建设,强化对青年教工的思想引领和服务,不断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2.推行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师生制度。全面落实全团“大宣传大调研”“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等制度安排,依托大数据定期开展青年思想动态和成长需求调研,每位专职团干部每年至少直接联系100个青年师生和2个基层团支部,经常性联系和对接帮扶1-2名需要重点帮助的青年师生。实施共青团工作由青年师生“众创众筹众评”制度,定期以多种形式召开面向青年师生的座谈会、通报会等,使青年师生更多地参与到共青团工作的设计、决策、实施、评议全过程。

3.建立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和评估机制。构建项目化、扁平化、制度化工作机制,依托项目协同工作组,进一步完善重点品牌工作的运行机制,促进“挑战杯”“创青春”“名师论道”“励志团校”“青春华理•活力三走”“暑期创业实战赛”“伊卡斯特学生合唱团”等项目的内涵提升。加强制度和规范建设,新建或修订各类工作规章制度,围绕学校年度工作要点和上级部门重要会议、文件的部署,制定《共青团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细化工作举措并定期跟踪督查督办。实施团学工作双元评估体系,从团学工作供给侧维度,“自上而下”围绕学校共青团工作重点,由校院两级团委开展自评工作,整体掌握团学工作的开展程度和效果;从团学工作需求侧维度,“自下而上”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考察广大青年师生对团学工作知晓率、参与度和满意度。重视评估结果运用,将评估结果作为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绩效考核、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改革健全基层组织制度

4.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在学校党委领导下、校团委指导下,形成以学生会组织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组织,以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外围延伸手臂的“一心双环”新格局。落实学生社团校院两级管理制度,校团委履行学生社团的主要管理职能,统筹管理、支持引导全校学生社团规范发展。各学院、各部门负责对所挂靠学生社团的日常指导和管理。学生会组织配合团组织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服务和联系。结合我校实际,研究制定《华东理工大学学生会组织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学生会组织深化改革,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

5.落实和完善团的代表大会制度。严格执行团的代表大会定期召开制度,校级团的代表大会每三至五年召开一次,学院团的代表大会每一至二年召开一次,坚决杜绝不按时召开的现象;增强代表性,提高基层团支部、非团学干部的团员学生和青年教职工团员的代表比例,第十五次团代会时实现比例不低于70%的目标;充分听取团员代表意见,畅通代表参与渠道,推行代表常任制、提案制和大会发言制度,建立校级和学院团组织定期向团的常任代表报告工作和听取意见建议的制度。坚持基层团支部直接选举制度,鼓励有条件的二级团组织在经同级党组织和校团委同意的提名人选中差额选举产生委员会成员和书记、副书记。

6.巩固和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两制一课”,认真做好团员教育评议和团员年度团籍注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认真开展各级团课。加强学院团委对班级团支部的统一指导,探索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明确团支委和班委的工作职责分工,深入实施“活力团支部、红旗团支部、十佳团支部”三级创建工程,提升班团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各学院成立研究生团组织,由学院团委直接指导,校研究生团工委统筹协调各项工作。通过机关团总支和后勤团委等直属教工团组织,加强对青年教职工群体的联系服务引导,积极搭建交流沟通平台。促进青年教师密切联系学生,在创新创业、职业规划、学术科研等方面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三)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7.优化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着眼于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改革创新思想引领工作面向不同类型学校、不同阶段学生、不同精神需求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以主题团日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依托“四进四信”活动、“励志团校”各培训班、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等开展精准思想政治教育,在五四青年节、国庆节、“一二•九”等重大节日纪念日和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感染力强、教育效果好的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生争当“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六有”大学生。面向青年教职工开展“青年五四奖章”评选,大力宣传一批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岗位上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引导和激励全校青年锐意进取、开拓奉献。

8.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探索在大数据环境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实践,扩大“小花梨”品牌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将“面对面”与“键对键”相结合,努力打造紧跟时代步伐、适应学生特点、网上网下深度融合的“网上共青团”。发挥“小花梨工作室”作为全国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特色类专业工作室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小花梨”“花梨哥哥”和各学院团属新媒体平台建设,打造微信、微博、QQ、知乎、贴吧、网站等新媒体矩阵集群。加强“小花梨”系列文化产品的内容供给,优化和完善“小花梨”“花梨哥哥”后台建设,为青年师生提供优质全面可靠的服务,使之成为学生成长的温馨家园。加强舆情监测员、信息宣传员、网络评论员、网络文明志愿者“四支队伍”建设,引导广大学生依法上网、文明上网、理性上网,争当“中国好网民”。有针对性地做好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辨析引导,旗帜鲜明批判错误观点和思潮,壮大网络舆论引导力量,唱响网上主旋律。

9.强化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牢牢抓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中心,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纳入学生培养方案,校团委牵头积极探索建立“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开发“第二课堂成绩单”统一认证平台,推动其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组织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与乡镇街道、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共建社会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在团组织的指导下自主设计社会实践项目,加强对社会调查选题、实施、总结等过程的指导。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制定《华东理工大学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对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管理,重点打造一批长期性、示范性志愿服务品牌基地。

10.完善学生权益维护工作机制。树立群众观点,推进服务型团组织建设,关注校园弱势群体,协助做好对各类困难学生群体的联系和帮扶。进一步完善维护学生权益的组织化渠道和机制,在班级团支部中设立权益委员,在学生会组织中设立权益部,推动权益维护工作的校、院、班三级联动。推进“花梨之声”平台建设,线上线下联动,及时关注和推动解决青年学生在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等方面的普遍性利益诉求,面向研究生群体中重点开展毕业就业指导、婚恋情感指导等工作。

(四)改革完善团干部选拔、培养、使用和管理

11.加强团干部的选拔和配备。把共青团作为青年干部培养的重要基地,将团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整体规划。打造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共青团干部队伍,校团委书记班子采用“1+2+1+2”的模式进行配备,配备1名专职书记、2名专职副书记,从青年教师中选任1名兼职或挂职副书记,从学生中选任2名兼职副书记。挂职、兼职干部不占编制,不完全对应行政级别。各学院须从工作满两年、管理八级以上的优秀青年教师中选配专职团干部。逐步推动学生人数超过500人的学院,团委书记岗位专设。鼓励学院从优秀青年教师、学生骨干中选任兼职副书记。

12.优化团干部的培养和培训。大力推进从严治团,加强作风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团干部健康成长教育,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教育引导团干部筑牢理想根基、强化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勇于开拓创新。将团的干部培训纳入党的干部培训体系,每期青年干部培训班单列1-2个团干部名额。党委组织部与校团委共同举办专职团干部培训班,有计划地举办各类学生团干部专题培训班。根据青年干部成长特点和规律,采取交流轮岗、任职挂职等方式,把团干部放到基层锻炼,丰富团干部基层实践经历,有计划地选派团干部参加上级团组织和党委组织部门开展的挂职锻炼活动。推进青年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共青团工作理论和实践课题发布和成果遴选机制,加强校团委青年研究中心与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研究生工作部、人文社会科学处等职能部门合作,为团干部职称晋升、职业发展、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搭建平台、提供支撑。

13.注重团干部的管理和使用。认真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标准和对团干部提出的“坚定理想信念、心系广大青年、提高工作能力、锤炼优良作风”重要要求,切实抓好团干部的管理。团支部书记每学年要向全体支部团员述职并接受团员测评,校院两级团委书记每年要向同级团的委员会做工作报告并接受监督。校团委书记班子要切实承担起团内监督主体责任,各团组织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要逐级压实全面从严治团的责任,对落实从严治团不力的,要严肃问责。把团干部的转岗纳入干部交流计划,坚持严格要求和关心培养相结合,结合团干部绩效评价、能力特长等,出台相关政策制度,逐步完善团干部校内转岗和校外流动的制度安排,努力形成团组织积极推荐、党委组织部门支持关心团干部转岗输送的良好局面。建立健全学生骨干选拔考核、培养使用、淘汰退出等机制,努力打造信念坚定、品学兼优、朝气蓬勃、心系同学的学生骨干队伍。重点加强校级学生干部管理考核,对于政治立场模糊、学习成绩不佳、脱离同学、不能胜任的学生干部要坚决调整。

(五)改革强化保障支持

14.优化加强党建带团建机制。将团的建设纳入学校党的建设总体格局,团建与党建同规划、同部署,将共青团工作作为检查考核学院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党委明确一名副书记分管共青团工作,学校行政明确一名副校长联系共青团工作。学校党委常委会和学院党政联席会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共青团工作。校团委书记为党员的,作为校党委委员候选人提名人选。完善团组织“受同级党组织领导、同时受团的上级组织领导”的双重领导体制,同级党组织确定团组织主要负责人任免等事项,应事先向团的上级组织征求意见。将“推荐优秀团员作入党积极分子人选”作为我校基层团组织的重要工作职责,将“推优”纳入学校党员发展工作规划。学院团委结合团员教育评议情况向同级党组织推荐“推优”对象,积极配合党组织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协助办好初、中级党校。

15.优化资源条件保障机制。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我校学生规模,校团委的专职干部编制数确定为9人,并根据学生规模、工作需求等情况变化适当增加。校团委书记按正处级配备和管理;校团委专职副书记从管理八级任职满两年或具备中级以上职称的优秀青年教师中选配,按管理七级或副处级配备和管理;二级团组织书记符合管理八级任职满四年且从事共青团工作两年以上的,按管理七级配备和管理。学校对共青团工作予以充分的经费保障,并根据事业发展同步合理上调,同时在活动场所、设备、时间等方面对团的工作予以保障。


三、组织实施

本方案由学校党委制定下发,校团委及相关部门负责实施,各二级党组织指导团组织部署落实,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制度执行到位。校团委加强宣传引导,及时总结,发现和树立共青团改革先进典型,推广具有普遍性和借鉴意义的先进经验,形成经常性的工作示范,为改革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各级团组织要结合实际制定细化工作举措,及时反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稳妥有序推进改革。

网页发布时间: 2019-05-13